Shenzhen International Cross-border E-commerce Trade Fair 2019

2019 第三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

2019.11.03

www.icbeexpo.com

右侧.jpg

行业新闻

News | 面板市场爆发LCD仍是“主菜”;柔宇与电信、移动两大通信巨头携手;中芯国际称被列入黑名单源自美国防部的误解

2020-12-04 17:13:52


面板市场爆发LCD仍是“主菜”

 

近期,A股面板板块表现强势,LCD产品持续涨价是重要推手。

 

“业绩开始兑现了”,一位大型买方人士直言,“面板价格稳在现有水平就足够了。”同时,股价上涨与新型显示技术Mini/Micro LED明年上量预期有关。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新型显示技术具备多项LCD难以媲美的优势,但TV、笔记本等产品使用的主流显示技术仍会是LCD,其地位数年内难以撼动。因此,LCD价格涨跌仍是扰动面板厂商财务报表的最强因素。在产能规模、产业链完整性、成本等方面,QD-OLED、OLED、Micro-LED等技术相比LCD短期难以占据优势。这些技术定位于高端市场,代表未来发展趋势,面板厂商需要重视。

 

涨势超预期


自6月份以来,TV面板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上涨态势超预期。

 

方正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陶胤至根据群智咨询发布的11月下旬价格数据测算,截至2020年12月,55英寸以下LCD TV面板价格相比今年5月低点平均涨幅达70%,区间涨幅创历史新高。65英寸、75英寸由于国产10.5/11代生产线产能爬坡供给带动,价格涨幅不如55英寸以下产品,但对应的涨幅也分别达34%与17%,预计均在盈利水平以上。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集邦咨询拿到的价格走势图显示,经过本轮涨价,32英寸、55英寸、65英寸三个LCD TV主流面板尺寸的价格水位线分别攀升至2018年4月、2018年5月和2019年2月的价格区域。

 

群智咨询数位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手机LCD面板涨价主要体现在低端LCD显示屏幕,6月份以来价格涨幅在30%左右。而Monitor(显示器,不含工业用)主流模组同期涨幅在15%左右,液晶面板同期涨幅为50%;笔记本低端TN技术产品同期涨幅较大,整体在10%以上,其他主流IPS技术产品涨幅在5%-10%。

 

经营持续向好


第三季度以来,电视面板市场大幅回暖,面板厂商经营利润率持续向好。陶胤至表示,第三季度全球主要面板厂商均进入经营性盈利状态。考虑到国产厂商成本更低,预计第四季度国产面板厂商经营利润率有望领跑行业。

 

具体看,LG显示在经历连续6个季度经营性亏损后第三季度实现盈利;三星显示由于减少了LCD的产能供应,叠加小尺寸OLED产品的持续拉货,第二季度起面板经营性利润率首先转好;京东方、TCL华星均在第二季度经营性盈利开始转正。

 

今年前三季度,TCL科技大尺寸面板满销满产,实现销售面积20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9%,对应实现收入203.3亿元,同比增长50.9%;中小尺寸面板实现销售面积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对应实现收入(含华显)120.5亿元,同比增长8.7%。

 

京东方A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16.87亿元,同比增长18.63%,归母净利润为24.76亿元,同比增长33.67%。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08亿元,同比增长33.04%,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为13.40亿元,同比增长629.30%。

 

展望明年,京东方表示,TV大尺寸化及体育赛事的刺激将持续拉动需求增长,远程办公、教育领域带来的IT需求持续高涨,将进一步消耗产能;供给方面,新增产能有限,预计全年面板供需整体仍将处于平衡或平衡偏紧状态。

 

LCD竞争优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LG显示和三星显示先后宣布要在年底前退出LCD市场(计划有所延迟)。从产品技术路线看,LCD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显示技术,依然具备足够的生命力。业内人士指出,其在TV市场应用成熟度高,成本相较于其他显示技术竞争优势明显。

 

中信建投认为,随着LCD面板向中国大陆转移,LCD面板产业链日趋完善,上游材料(液晶材料、偏光片、玻璃基板、靶材等)、中游加工制造(清洗设备、刻蚀设备)、后续制程(切割、电路板、背光模组组装)等基本完成国产化替代。

 

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全球大尺寸LCD面板的出货面积排名看,韩国厂商调整之后,京东方排名第一,TCL华星第四。韩厂彻底退出LCD之后,到2022年京东方的产能占比仍略有上升,大概在全球占比23%-24%。”

 

不过,韩厂并没有完全退出TV行业,而是选择了新赛道。“目前LG的白光OLED生产成本仍较高,主要由于大尺寸蒸镀工艺提升良率难度大,其次是有机发光材料损耗较大。三星QD-OLED技术理论上显示效果好于白光OLED,但产线资本开支太大,料折旧成本较高,竞争力有限。”陶胤至说,围绕Mini LED背光的显示改良性方案,上游LED产业基础已经成熟,但仍需静待工艺成熟度提升带动成本下降。

 


柔宇与中国电信共同成立融合创新实验室,与中国移动共创柔性星球

 

12月3日晚间消息,中国电信与柔宇科技宣布成立“融合创新实验室”。双方将在云网融合和柔性电子技术上开展合作,聚焦5G生态并赋能各产业数字化转型。


DIC显示展


入局云网融合延展更多生态

 

依据中国电信今年11月发布的《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披露,云网融合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深刻变革,而它指向的是服务于各种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数字化新基建,其中包括了柔性适配能力。

 

此次合作意味着柔宇获得了大型通信央企认可,将折叠屏手机推至5G应用新阶段,而在运营商品牌下,其可以继续延展生态,在行业竞争中加持。与此同时,柔宇还发布了电信版FlexPai 2,包含9个5G频段、支持全球主要的网络频段和动态频谱共享,此外还支持5G消息推送与接收。在5G技术全面落地的大背景下,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移动终端领域的应用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云网融合可以使柔性屏、柔性传感器摆脱复杂的芯片、处理器配置,最大化其柔性、轻薄的优势特点”,柔宇表示,柔性技术能够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物体表面和使用场景中,同时,柔性屏、柔性传感器可以使云网融合惠及用户,发挥5G智慧云等服务特性。

 

柔性应用或将“无处不在”

 

一直以来,柔宇科技都在采取C端和B端“齐头并进”策略。

 

“行业中没有绝对的模式,还是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基因、能力和市场定位的方式,所以我们要To B和To C结合”,今年9月,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强调,C端需要技术积累,包含硬件、软件、操作系统还有结构设计等,工艺复杂且无参考产品,“To B和to C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战略,我们在非常认真地做这些事情”。

 

从未来发展看,柔性电子的应用范围比传统电子更加广泛。柔性传感器、柔性集成电路,甚至柔性电池等一系列应用的开发,也可能将改变未来电子产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此前一些无法搭载刚性屏幕的物体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书、衣服、背包等,将因为搭载了全柔性屏而变得可以去拥抱数字化。任何一个需要人机交互的物体表面,无论这个表面是平整的还是不规则的,通过柔性传感器、柔性集成电路和柔性显示的组合,能将任何需要人机交互的表面变成智能化交互系统,这将极大地提高人与设备的交互体验,实现智能化空间的未来场景。

 

值得一提是,柔宇的B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在智能终端、文娱传媒、智能交通、运动时尚等多个领域,试图推进万物互联的数字化体验,并且已与500多家客户合作,例如LV、空客等。以与空中客车的合作为例,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将飞机屏显及指示内容换成柔性屏。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以一架飞机300个座位计算,座椅后面的娱乐系统重量加起来多达一吨多重,如果替换成柔性屏娱乐系统,一年可节省接近100万美元的燃油费。

 

而与致力于“云改数转”和“云网融合”实践的中国电信合作,也是柔宇科技B端战略中重要的一步。云网融合将使柔性屏、柔性传感器摆脱复杂的芯片、处理器配置,最大化柔性、轻薄的优势,也将加速柔性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物体表面和使用场景中的进程。目前,万物互联仍还处在早期阶段,柔性电子技术或助推行业发展。预计在不远的未来,柔性应用将越来越多,甚至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在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立足“十四五”新起点,发布“5G+绽放行动”。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博士参加启动仪式,与中国移动一起发起行动。在深化实施“5G+”计划,推进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的道路上,柔宇已经成为中国移动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DIC显示展


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 SA网络,开通5G基站超过38.5万个,聚焦15个行业推出百余项5G行业应用龙头示范项目。在中国移动启动“5G+”计划之后,将会全面推动终端产业成熟,共构“5G+终端”生态。而柔性电子技术则是“5G+终端”天然的生态伙伴。5G为万物互联提供了链接的基础,而柔性电子技术可以让智能交互终端出现在任何地方,让5G触达各行各业,助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

 

随着柔宇与中国移动的深入合作,柔性电子技术将与5G进一步融合,一同有力推动经济社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加快四个“范式变迁”的关键力量。


DIC显示展


中芯国际回应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对公司运营没有重大影响


DIC显示展


12月4日消息,针对美政府将中芯国际和中国海油列入“中共军工企业”黑名单,午间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对本公司运营没有重大影响。

 

今日午间,中芯国际再次发布公告表示:

 

本公司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对本公司运营没有重大影响。并重申,本公司是独立营运的国际性企业,投资人、客户等利益相关方遍及全球。本公司一直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服务和产品从未涉及任何军事用途,皆用于民用及商用。本公司强烈反对美国国防部的决定,此举反映了美国国防部对本公司业务与技术最终用途的根本误解。本公司会继续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积极的交流沟通。

 

同时,中芯国际还表示,本公司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后,美国人士将被限制对中芯国际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及其相关的衍生品进行交易:从北京时间 2020 年 12 月 4 日开始的 60 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买入本公司证券;365 天后,美国人士不可交易本公司证券。关于具体法规限制,请参照美国总统于 2020 年 11 月 12 日发布的行政命令。


DIC显示展